?學歷和能力,哪個更重要?
關于“學歷和能力哪個更重要”的話題,討論似乎從來沒有停止過。你是怎么看待的呢?小揚認為,這個問題本身的預設是二元對立,但現實情況則往往比較復雜,回答“學歷重要”或者“能力重要”都割裂了二者之間固有的聯系。
此外,討論學歷和能力哪個更重要,還需要考慮個人、環境、時代、企業、崗位、機遇等多方面的因素,而在非特定場域,這些因素的復雜程度是遠遠超出我們的概括能力的。
事實上,很多時候我們討論這個問題,也容易陷入結論先行,基于個性化的原因,我們對現象的認識是片面的,也直接導致結論的不完整性。比如持“能力重要”的人喜歡說 “比爾蓋茨輟學創造微軟”,持“學歷重要”的人也會試圖舉出更多“學歷改變命運”的例子。
那為什么還要討論這個話題呢?因為我們要的并不是一個明確答案,而是一個辯證思考的過程。
? 學歷和能力的內涵
從概念和內涵出發,學歷是具體的,是??七€是本科,是碩士還是博士,是名校還是非名校,它的含義在我們的思維意識里都是清楚明了的。但能力卻是抽象和模糊的,它可以指工作能力,也指學習能力、生活能力、綜合能力等,而工作能力本身也是多樣化的,包括領導能力、組織能力、溝通能力、專業技術能力、創新能力等。
脫離具體的對象和背景,討論學歷和能力哪個更重要,就像在空中蓋房子,缺失了具體的地基。
? 企業校招中的人才篩選機制
在特定的場域,二者的矛盾對立關系可能相對突出,比如在一些企業招聘中“名校優先”的人才篩選機制。但如果客觀分析這個現象,我們都能理解企業這樣做,考慮的是經濟和時間成本,在大量的求職者面前,用學歷來圈定和縮小選擇范圍以實現崗位與人才的匹配,這是從群體出發而考慮的,也是在降低企業試錯成本。
有人會說,這樣會不會對“能力強學歷低”的畢業生不公平?果哥認為,企業的招聘機制針對的是群體,這種規則是很難做到對每個人都絕對公平的。作為個體在這種機制中沒有勝出,要揚長避短,考慮如何給自己爭取更多表現能力的機會,或者變換求職策略。
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轉求學歷提升,學歷的重要性并不只體現在畢業生求職中,工作后升職加薪、調整職業方向、自我提升的內在驅動都讓越來越多的人再次回到校園學習。
? 學歷和能力很多時候是不可分割的
一些時候,我們討論學歷重要還是能力重要的時候,是陷入一種非此即彼的預設,即“學歷高能力低”和“能力高學歷低”這兩種極端的二元對立情況,但還有很多二者相統一的情況,像“學歷低能力低”“學歷高能力高”“學歷一般能力一般”。
有些能力是與生俱來的,有些能力是家庭培養的,有些能力則是學校學習習得的……我們在說“能力更重要”的時候,往往會忽視學習能力也是能力的一種,學歷在很大程度上是學習和專業能力的外顯形式。
有些能力只能通過工作去挖掘和歷練,有些能力可能天然是欠缺的,而學歷有時候則可以掩蓋這些能力的欠缺。學歷意味著教育,教育是思想的拓展、同理心的深化、視野的開闊。學歷更多時候是對能力的一種包裝,我們頂著它,我們的空疏、寡陋和愚笨都被掩蓋起來,沒有它,總會覺得精神上赤條條的。
當然,學歷和能力的不可分割性,也決定了我們不能僅僅追求一紙文憑,要充分利用學校學習的資源,不斷提高專業能力和綜合能力,經營好自己。
? 學歷和能力的功用
有人說,學歷決定了你起點到底有多高,能力決定你將來能走多遠。
但其實,人生的路程,是階段式的,有些時候走得慢些,有些時候要跑著去追趕。在不同的時間點上,它倆的重要程度會有所變化的。
學歷的功用不僅僅是一塊敲門磚,學歷的獲得也伴隨著能力的提升和思維的開闊,學歷的受益會伴隨我們整個工作和奮斗過程;決定我們走多遠的,能力在其中占很大成分,除此之外還有環境、機遇、個人意志等多種內外因素。
我們總要依靠一些東西在這個社會生存,我們也總想通過自己的努力,獲取更多更好的資源得以生活地更好、更自由,那么有兩件事我們非做不可:一是提升學歷,二是提高能力。

(申明:本站部分內容圖片源自互聯網整合,如涉及版權相關問題請聯系我們刪除!)